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报道了中国黄土高原中部末次冰消期中的百年分辨率黄土叶蜡氢同位素(δDwax)记录。结果显示,轨道尺度上该区降水同位素变率和亚洲其他地区相同,但冰消期中的整体变化幅度更接近东亚季风区,而明显小于印度季风区,证实东亚季风是该地区轨道尺度夏季降水的主要控制系统,该成果近日发表于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
降水的时间变率和空间差异性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直接保存在地质记录中,因此在关键地区和关键时段的古降水同位素记录成为该类研究的基础。δDwax可以提供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氢同位素的可靠记录,但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轨道尺度上降水氢同位素的变率及其控制因素,对较短时间尺度上黄土δDwax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仍缺乏了解。
研究同时发现冰消期中降水氢同位素千年尺度上的振荡较弱,这可能部分的表明夏季雨带的北部边界距离黄土高原内部仍有一定距离,因此低纬大气环流的短期振荡没有完全反映在当地的黄土δDwax记录中。这些发现突出了季风边缘区降水同位素变化的时空差异性。
?
黄土δDwax记录的黄土高原中部末次冰消期降水氢同位素变化,轨道周期上的降水同位素变率和亚洲其他区域相同(左图);大气降水线所换算的降水氧同位素变幅(右上图)更接近东亚季风区而小于印度季风区(右下图)。 (课题组供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3.11196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